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信息化发展商机
  • 2013-12-11 16:47:3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改革,意味着机遇,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产业形态,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开启了中国二次深化改革的序幕。其中金融创新、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改革内容,将对IT多个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将接踵而来,嗅觉灵敏的IT厂商正忙于勾画自己的发展蓝图……
   改革,意味着机遇,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产业形态,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开启了中国二次深化改革的序幕。其中金融创新、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改革内容,将对IT多个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将接踵而来,嗅觉灵敏的IT厂商正忙于勾画自己的发展蓝图……
金融创新,增加行业IT“软”需求
  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加速变化,金融创新逐步进入落地阶段。此次《决定》中涉及的多渠道股权融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向在今年就已经开始逐步落地,而金融创新中的大部分业务都需要IT系统的支持,这将带来金融IT系统建设的刚性需求。
  
     金融创新需要IT系统支持
  谈到金融IT系统建设,大家或许会想到近几年银行业所掀起的信息化建设。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从而引起金融理论与实务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金融体系经营、管理、服务创新模式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也是IT技术作用于经济的最佳切入点。经过前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当前金融领域对于IT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大规模设备采购和基础建设时期即将结束,未来如何利用IT技术来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成为金融IT系统建设的最关键问题。
  虽然在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国内银行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局部应用和内部集成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与国际同行比较,中国银行业、金融业的信息化在应用的丰富性、完善度、管理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导致这种局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前金融IT系统建设中普遍存在“偏硬忽软”的问题,服务与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速度,金融信息技术软件投资相对于硬件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结合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国际发展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金融信息化体系建设必须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工具,以信息安全为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因此,如何优化数据管理,如何实现绿色存储,是目前金融IT平台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金融行业的IT需求也将从以前的 “偏硬”向 “偏软”转变。
  那么这个转变有多大呢?据研究机构IDC发布于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规模为595.7亿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包括IT硬件和网络设备投入)达到393亿元,占总体投入的66%;成型软件产品投入达到41.1亿元,占总体投入的6.9%;IT服务投入为161.6亿元,占总体投入的27.1%。但到2015年,IDC估计银行整体IT市场将达1073.4亿元,2010年至2015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13.3%。如果将市场拓展到包括银行、券商、租赁、基金、保险等整个金融行业,这一潜在的市场规模还更大。用友金融公司总裁李友说,目前每年仅金融机构软件服务就有700亿元左右的市场,而金融行业软硬件总体潜在市场有1000亿元至2000亿元。因此中国金融信息化市场未来巨大的需求无疑为中国IT系统集成厂商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而如何抓住商机,充分满足广大金融企业的市场需求,是中国IT厂商考虑的关键所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物联网或迎来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因此《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这背后同样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经历了养殖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商务、卫生、药监等诸多部门,容易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盲区等问题,这都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障碍。以前许多城市已经建设了相关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如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于2010年,率先在部分城市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信息追溯链条。目前,在全国35个试点城市,消费者只要到纳入追溯体系的超市、菜市场买菜,通过条形码就可以查看食品的“身份”。但食品追溯编码没有统一,阻碍了食品安全信息的互通。这时,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实现食品的全程可追溯。
  
  肉菜和蔬菜可追溯系统的模型
  目前RFID射频技术已经逐步成熟,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在食品药品中普遍使用已成为可能。如果用它代替目前的条码产品,并搭建全国性的物联网平台,在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相关企业推广使用,不仅消费者可以方便地了解食品药品的“来龙去脉”,也为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保障。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试点,如北京市明年就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物联网工程,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时感知、传输、查询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信息;通过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找回、储运信息可查询。此外,商务部计划在“十二五”末,争取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覆盖到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并涵盖肉类、蔬菜、禽畜、水果、水产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类食品。按照现有试点城市的投入规模进行简单估算,整体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决定》会议精神的逐步落实,各地加大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措施还会增加,或许会让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食品溯源信息化产业迎来快速发展。

 

加强信息安全,国内IT厂商的春天来临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保国家安全,其中着重提到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斯诺登事件”后,国家非常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但现状是我国金融、电信等重点领域的核心IT 系统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用于数据交换、存储的硬件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IOE(IBM、甲骨文、EMC的简称)的系列设备,核心和骨干路由器基本上是用的思科的产品,而数据库系统主要采用的是IBM、甲骨文等大型数据库系统。以金融行业为例,在硬件领域,只有台式PC和笔记本国产化水平较高,分别达到75%和55%,而网络设备、X86服务器的国产化水平分别为17%和 10%,安全设备和存储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5%和2%;Mainframe/小型机的国产化率为零,这样的设备部署格局无疑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因此,在通信、政府、军事等领域推行国产设备替代、建设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浪潮的关键应用主机天梭 K1系统
    目前我国在重点、核心行业启动国产化装备的条件已经具备。2009年以来,国家加速启动“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旨在集中优势资源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国内的网络、存储和高端服务器硬件厂商在核心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2013年1月22日,浪潮集团研制的关键应用主机——天梭 K1系统正式上市,该系统为“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高端容错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推广”的项目成果。预计国产产品在经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考验后,会很快进入到核心系统的替换工作中。另外,今年工信部下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首次拟授予特一级资质企业公示》,为实现对信息系统“软”可控走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进口核心设备替代进程的提速,服务器、路由器、芯片国产化比例有望得到大幅提升,国内的信息安全企业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据估计,我国信息安全市场未来3年将实现平均每年25%至30%的复合增长率。

小结: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逐步落实,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系统集成、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不要忘记,这背后仍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需要高端器件、关键芯片、基础软件等产业链上游环节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对外依存度;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制,加速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建设,为信息技术产品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安全可信的环境;需要互联网企业不断开发出有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的创新性应用等。 
本文出自2013-12-09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